赵鞅(赵简子,?-前476年),又名志父,亦称赵孟,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,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外交家、改革家,他是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,与其子赵无恤(即赵襄子)并称“简襄之烈”。 公元前516年,赵鞅请命于晋顷公,和荀跞率晋军入周,占领王城,迎周敬王入城,平定了王子朝之乱。公元前513年,赵鞅和中行寅把范宣子制定的刑书铸在铁鼎上。公元前497年,赵鞅欲将邯郸五百户迁往晋阳,但其族弟赵午请求拖延一些时日,被赵鞅杀死,赵午之子赵稷据邯郸发动叛乱,赵鞅退守封邑晋阳。公元前493年,赵鞅领兵战于铁,大败范氏及中行氏。不久荀跞去世,赵鞅执政。晋定公三十六年(公元前476年)卒。
指 春秋 时 晋 臣 赵盾 及其后代 赵武 、 赵鞅 、 赵无恤 。 赵氏 世代执掌 晋国 朝政,贵显无比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 赵孟 之所贵, 赵孟 能贱之。” 杨伯峻 注:“ 晋国 正卿 赵盾 字 孟 ,因而其子孙都称 赵孟 。 孙奕 《示儿篇》云:‘ 晋 有三 赵孟 : 赵朔 之子曰 武 ,謚 文子 ,称 赵孟 ; 赵武 之子曰 成 , 赵成 之子曰 鞅 ,又名 封父 ,謚 简子 ,亦称 赵孟 ; 赵鞅 之子曰 无恤 ,謚 襄子 ,亦称 赵孟 。’” 明 方孝孺 《寿善堂记》:“虽有 陶 猗 之富, 赵孟 之贵,不能延其年於须臾。”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