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网】-优秀的文字文化查询网站。
字典
  • 字典
  • 词典
  • 成语
  • 康熙字典
  • 说文解字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汉语词典 > 靖难

靖难

学习:266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9 17:47:42

靖难发生于明朝建文元年七月,是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推翻建文帝统治的事件。 明太祖朱元璋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。洪武二十五年(1392)太子朱标病故,皇太孙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。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,即与齐泰、黄子澄等密议削藩。建文元年六月,齐泰密敕张信逮捕燕王。七月,朱棣以计擒杀张昺、谢贵,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、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。在谋士姚广孝的策划下,在北平起兵造反,号称清君侧。建文帝先后派出老将耿炳文、李景隆、盛庸征讨朱棣。建文三年年底,朱棣知南京空虚,故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。六月,朱棣军队直逼南京。谷王朱炆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,南京城陷,朱允炆不知所踪。 朱棣攻下南京后,登上皇位,尽复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。朱棣夺取皇位后,改革中央行政机构,建立厂卫,继又迁都北京,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。

靖难的拼音

拼音:jìng nán 繁体字:靖難

词典解释

平定变乱。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 融 负其高气,志在靖难。” 唐 陆贽 《论叙迁幸之由状》:“陛下急於靖难,累遣东征。”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到 永乐爷 从 北平 起兵靖难,迁於 燕都 ,是为 北京 。” 清 谭献 《明诗录序》:“靖难变起,士气摧伤,朝野之文,遽以衰息。”

国语词典

靖難 (jìng nàn)
  1. 安危定難,使國家的局勢穩定。

    • 晉書.卷一○○.杜弢傳:「進宜為國思靖難之略,退與舊交措枉直之正,不亦綽然有餘裕乎!」
  2. 明惠帝建文初,用齊泰、黃子澄謀,削諸藩權。帝季父燕王棣,以黃、齊為奸人,舉兵反,號稱為「靖難」。攻戰三年,遂陷京師,自立為帝,史稱明成祖。
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
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cidian/GmAXfbbB.html

上一篇:订况
下一篇:妒嫮
按字母查找词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