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,是"城"的标志,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。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,城楼之间城墙相连,既有军事防御作用,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。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,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,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,又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。关门(如嘉峪关)正外侧一般都修建瓮城,关门正上方的建筑称为正楼,瓮城上亦修建城楼,名为箭楼。这样构成了完整的城楼结构。 以山海关为例,其城台高12米,上方城楼高13米,宽20米,进深11米,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。城楼上层西侧有门,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,平时以窗板掩盖。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,上书“天下第一关”五个大字,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,每字高1.6米,字体苍劲浑厚,是山海关城的象征。
設在城上用來瞭望的樓臺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