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晴娘是民间祈祷雨止天晴时挂在屋檐下的剪纸妇人像。妇人手携一苕帚,常以红纸或绿纸剪成,陕西汉中一带叫“扫天婆”。 挂“扫晴娘”像习俗是流行于北京、陕西、河南、河北、甘肃、江 苏等地的传统习俗。元代初年已有,李俊民所作《扫晴娘》一诗写道: “卷袖搴裳手持帚,挂向阴空便摇手。”明清两代,扫晴习俗在民间盛 行,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亦记载了此俗。实际上,这是一种民间止 雨巫术活动,如同贴龙王像祈雨一样,为的是止断阴雨,以利晒粮、出 行。在陕西、甘肃等黄河流域地区,“扫天婆”是天神之一,是类似 “女娲”的生殖女神,但这一深层文化内涵已被“扫晴娘”的止雨扫晴 表象意义所掩盖。目前,北方农村仍保留这一做法,偏僻地区偶能见 到。 “扫晴娘”的形象以一手提帚为多,亦有头上剪莲花、两手提苕帚 的变体,但人物像皆为剪影式的阴刻,重外形轮廓的形似、神似,而减 少面部和衣纹的细致刻画,代表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别一种风格。
亦称“ 扫晴妇 ”。旧俗指久雨求晴剪纸做成的持帚女形。 明 刘侗 于奕正 《帝京景物略·春场》:“雨久,以白纸作妇人首,剪红緑纸衣之,以苕菷苗缚小帚,令携之,竿悬簷际,曰扫晴娘。” 清 赵翼 《陔馀丛考·扫晴娘》:“ 吴 俗,久雨后,闺阁中有剪纸为女形,手持一帚,悬簷下以祈晴,谓之扫晴娘。按 元 初 李俊民 有《扫晴妇》诗:‘卷袖搴裳手持帚,挂向阴空便摇手。’其形可想见也。 俊民 泽州 人,而咏如此,可见北省亦有此俗,不独 江 南为然矣。”
舊俗於久雨後,常用紙剪成一女形,手持一帚,懸於簷下以祈晴,稱為「掃晴娘」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