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刑(Five Penalties),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。“五刑”为正刑或主刑,“五刑”之外的则为闰刑或从刑。 先秦以前的“五刑”是指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。汉代经过刑制改革,肉刑逐渐废除。之后流放刑罚的地位不断提升,至南北朝时期流刑正式纳入正刑“五刑”之中。自隋律起,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新五刑体系正式形成,并逐渐稳定下来,一直延续到清末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古代五種輕重不等的刑法:(1)? 秦以前為墨、劓、剕、宮、大辟。書經.舜典:「汝作士,五刑有服。」孔安國.傳:「五刑,墨、劓、剕、宮、大辟。」(2)? 秦漢時為黥、劓、斬左右趾、梟首、菹其骨肉。漢書.卷二十三.刑法志:「令曰:『當三族者,皆先黥、劓、斬左右止、笞殺之,梟其首,菹其骨肉於市。其誹謗詈詛者,又先斷舌。』故謂之具五刑。」(3)? 隋唐以後為死、流、徒、杖、笞。舊唐書.卷五十.刑法志:「有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為五刑。」(4)? 現行刑法分為死刑、無期徒刑、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罰金五項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