蟾蜍(外文名:Toad),俗称蛤蟆、癞蛤蟆、癞疙宝,无尾目蟾蜍科两栖动物,被誉为 “蟾宝 ” 。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动物。 蟾蜍皮肤粗糙,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,内有毒腺,喜隐蔽于泥穴、潮湿石下、草丛内、水沟边,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。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,外加蟾蜍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,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。主要分布在除马达加斯加、波利尼西亚和两极以外的世界各地区。在中国分布的主要是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,从其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中国紧缺的药材。 2020年10月,国家林草局在官网发布《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》,对于中华蟾蜍、黑眶蟾蜍等19种野生动物,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,但允许用于药用、展示、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。
亦作“ 癩蛤蟆 ”。1.蟾蜍的通称。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虫四·蟾蜍》:“癩蛤蟆。”﹝集解﹞引 陶弘景 曰:“此是腹大,皮上多痱磊者。” 茅盾 《子夜》十六:“ 周仲伟 满面高兴,癞虾蟆似的跳来跳去,引导那新来的两个人接手各部分的事务。” 和谷岩 《枫》:“癞蛤蟆跳到脚面上--咬倒没咬着,吓人一跳!”
(2).比喻丑陋的人。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 王庆 那敢则声,抱头鼠窜,奔出庙门来,噀一口唾,叫声道:‘啐,我直恁这般獃!癩虾蟆怎想吃天鹅肉!’” 清 洪昇 《长生殿·骂贼》:“恨子恨泼腥羶莽将龙座渰,癩虾蟆妄想天鹅啖。” 周而复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癞蛤蟆别想吃天鹅肉!”
(3).特指身患癞疾的人。《醒世恒言·陈多寿生死夫妻》:“索性那癩虾蟆死了,也出脱了我女儿。”
蟾蜍的俗稱。
比喻醜陋之人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