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和(1371年-1433年),本姓马,小字三保,别名马三保、三宝太监,回族,云南昆阳(今晋宁县)人,明成祖朱棣的内宫太监,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。郑和墓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。 郑和11岁时被明军俘虏,先至南京,后又到了北京。14岁时被阉后选入时为燕王的朱棣当童奴。建文元年(1399年),朱棣举兵与建文帝争夺皇位,28岁的郑和跟随朱棣多次征战,累建战功,赐姓郑,提拔为四品“内官监”太监。从永乐初年起,郑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转向航海事业。从明永乐三年(公元1405年)起,郑和先后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,经东南亚、印度洋远航亚非地区,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,航海足迹遍及亚、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宣德八年(公元1433年),他在归途中客死古里(今印度南部西海岸)。 郑和多次统率水手、军卒、医官、买办等约两万人,分乘宝船百余艘,浩浩荡荡,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,规模大得多。从1405年到1433年,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,历经37个国家。郑和是中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,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,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,要早半个世纪以上。
明成祖 时大航海家太监 郑和 ,小字 三保 ,故称“三保太监”。 明 郎瑛 《七修类稿·国事六·三保太监》:“ 永乐 丁亥,命太监 郑和 、 王景弘 、 侯显 三人往东南诸国,赏赐宣諭。今人以为 三保 太监下洋,不知 郑和 旧名 三保 ,皆靖难内臣有功者。”
明成祖太監鄭和,小字三保,故稱為「三保太監」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