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樱子,中药名。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Michx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分布于陕西、安徽、江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、福建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具有固精缩尿,固崩止带,涩肠止泻之功效。常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,久泻久痢。
亦作“ 金罌子 ”。常绿攀援状灌木。枝条有刺,复叶通常有三片小叶,花白色。果实成梨形或椭圆形,有刺,成熟时橙黄色,可入药,有补肾、固精等作用。 宋 沉括 《梦溪笔谈·药议》:“金罌子止遗洩,取其温且澁也。” 明 李时珍 《本草纲目·木三·金樱子》﹝集解﹞引 韩保升 曰:“金樱子在处有之。花白。子形似榅桲而小,色黄有刺。”
植物名。薔薇科薔薇屬,常綠蔓生灌木。葉互生,三出複葉,具短柄,卵橢圓形,先端漸尖,細鋸齒緣,有光澤,三~六月開白花,單生於側枝頂端,花柄及萼筒多刺,花瓣五片平展,廣心形。雄蕊多枚,雌蕊一枚。果實橢圓形,多刺。可供藥用。多分布於臺灣及大陸地區中部、南部低海拔荒野及日本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