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中窥豹
学习:233 次 更新时间:2023-10-09 14:05:39
管中窥豹,汉语成语,指从竹管孔中看豹,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。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,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。例句有“外国人分析中国香港经济前途,大都是管中窥豹,不必过分重视。”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代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属于贬义词,偏正式结构,作谓语、状语使用。 相关近义词有窥豹一斑、以管窥天等;反义词有一目了然、洞若观火等。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。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,与父亲并称“二王“。有一天,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打牌。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,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:“此郎亦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!”
管中窥豹的拼音
拼音:guǎn zhōng kuī bào 繁体字:管中窺豹
词典解释
-
管中窥豹
- 从竹管子里看豹,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。比喻仅仅了解事物的一小部分;也比喻从这一小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have a limited view of sth. as looking at a leopard through a bamboo tube
- 作者选用“父亲”在上饶集中营里身患严重的肋膜炎,难友用一把剃刀为他进行手术这一事例,作为文章的重点材料,管中窥豹,从一个侧面显示了“父亲”处境的艰难
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,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。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,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。
管中窥豹出处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此郎亦
管中窥豹,时见一斑。”
使用例句
向
管中窥豹寻知外,坐井观天又出来,运斧般门志何大,出削个好歹。
管中窥豹是成语。
国语词典
管中窺豹
-
比喻所見狹小,未得全貌。
- 晉書.卷八十.王羲之傳:「此郎亦管中窺豹,時見一班。」
近义词: 坐井觀天 以蠡測海
反义词: 見多識廣 縱覽全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