仆射,拼音pú yè,汉语词语,官名,出自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《答魏博田仆射书》《英杰归真》。 仆是“主管”的意思。古代重武,主射者掌事,故诸官之长称仆射。仆射起源较早,秦律中有仆射称谓。汉代仆射是个广泛的官号,自侍中、尚书、博士、谒者、郎以至于军屯吏、驺、宰、水巷宫人皆有仆射。 隋三省六部制、魏晋南北朝至宋尚书省的长官称仆射,后来只有尚书仆射相承不改。至于宋代,其他仆射的名称大都废除。故魏晋南北朝至宋的仆射,专指尚书仆射而言。
官名。 秦 始置, 汉 以后因之。 汉成帝 建始 四年,初置尚书五人,一人为仆射,位仅次尚书令,职权渐重。 汉献帝 建安 四年,置左右仆射。 唐 宋 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。 宋 以后废。 太平天囯 曾设仆射一职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僕射, 秦 官,自侍中、尚书、博士、郎皆有。古者重武官,有主射以督课之。” 唐 韩愈 《答魏博田仆射书》:“季冬极寒,伏惟僕射尊体动止万福。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《英杰归真》:“ 干王 恐多论难誌,故命伊偕僕射告退,嘱以留心思悟,求天父化醒祝福可也。”
職官名。秦時設置,因古時重視武官,用善射的人掌理事物,漢以後各朝都據秦法而有此官。至唐時,左右僕射相當於宰相的職任。宋徽宗時改左右僕射為太宰、小宰,此後僕射之名不復存在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