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鱼又称“木鼓”,俗称“鱼子”,一种打击乐器。原为佛教“梵吹”(宗教歌曲)的伴奏乐器,亦为法器之一。 木鱼多用桑或椿木制作,呈团鱼形,腹部中空,头部正中开口,尾部盘绕,其状昂首缩尾,背部(敲击部位)呈斜坡形,两侧三角形,底部椭圆;木制棰,棰头橄榄形。在民族乐队中,备有音高不同、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,按五声、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,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,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,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。木鱼大小不一,音高不同。汉传佛教寺院的木鱼,有圆鱼、长鱼之分。这种特殊的器物,并非只在寺庙中才能够见到。 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,木鱼是出自唐代,明皇帝时期用于宫廷音乐、昆曲,后流行于民间,也是道教召集教众,讲经设斋用得法器,源于道教,后逐渐被佛教借鉴引用。
一種佛教法器。相傳魚晝夜不合目,故刻木像魚形,擊之以警戒僧眾應晝夜思道。形制有二:一為挺直魚形,用來粥飯或集眾、警眾,懸掛在寺院走廊上。一為圓狀魚形,誦經時所用,放在案上。明、清以來,民間音樂和潮劇、粵劇中常用到木魚。使木魚除法器外兼具樂器功能。
载请注明:转载自词典网 [https://www.ziciwang.com/]